每過一段時間,就會有一個風口出來,讓世界為之瘋狂。社區團購就是這么一個例子。早在2016年的時候,社群電商開始陸續抬頭,等到真正成為風口,不過是2019年的事情。曾幾何時,十薈團、你我您、食享會、呆蘿卜、鄰鄰壹、考拉精選、松鼠拼拼等排著隊接受融資,到如今方興未艾,據統計,社群電商們融資已經超過40億,足以看出市場之火熱。
那么普通企業該如何加入這場新的百團大戰呢?
實際上,我們看到的社區團購有兩種。一個是以寶媽為主要人員的微商模型,商品品項少,幾乎以爆品為主;還有是以小店(小B端)為主的偏生鮮的零售模型。
而根據我們的調查研究,社群團購,它不是一個純粹的互聯網生意,最終還是要面向線下,面向實體的。因此,它本質上是一個零售的事,互聯網只是工具和外衣,最后的服務鏈條,還是需要線下配合才能完成。因此社群電商的偏向是微商模式也好,生鮮模式也好,它的基因是來自與線下的,是O2O的剝離版本。
因此選擇社群電商系統,作為社群運營互聯網打法的利器,必須要慎重對待。
首先,不能把系統當工具。
剛說完互聯網是社群電商的工具,這是哪一出?是因為這是人與人的生意,要有人情味,如果把系統當工具,就缺乏了人情味,用戶要買東西,哪個平臺不能買。創造身份認同和價值認同,是運營者必須要下功夫的。
其次,營銷多樣化差異化。
人有你也有,沒啥大不了,別人沒有,你有,這就成了優勢。這是在運營設計之初就要想好的事情。當然,留了足夠的時間去思考運營升級,也可以在后面運營的過程中對系統進行深度的升級,讓系統更好地將用戶納管起來,源源不斷地產生價值。
最后,設計分潤,市場共贏
兵馬未動,糧草先行。打這個社群市場,必須依賴于人與人之間的價值傳遞。如果沒有設置好分潤模型,導致分配不合理,就沒有辦法將用戶變成自己人,擴大規模也就無從談起。
不論如何,現在的社區團購還是以小區、社區為單位,利用社交媒體,各種拼團群/小程序/APP等方式,完成拼團和購買過程。有了工具還不夠,雖然社群團購整體的模式很輕,但一切都要看運營人的工地和精力。否則就會陷入燒錢的困局。